2020年12月15日

無臉男

fuji X-tra200 (press to 400)_ Lilai (4353),宜蘭烏石港,秋末。
海、水泥地和雲層略厚的天空,有船、有很多線、有人,有我在鏡頭之後。

  「泥淖」,在腦海裡浮出來的辭。形象卻是海溝,地層與地層交界嵌疊,陷入無可幻想其深的黯壑。沒有光、沒有熱,不見天日。
  週前日常運作之外,我與我的身體經歷了一個無以名狀的月經潮。以全部的努力抵禦那種亟需代謝的厭世,不是疼痛噢,要更催枯拉朽一點,腐蝕感,融熔所有無法負荷的一舉推擠出去,血水、胃酸,還有黏液,爭先恐後。能量的震盪與消耗,在氣性虛弱時就是這麼敏感呵,嘖嘖。想到無臉男,吃盡一切又吐盡一切,貪欲使然,並非絕對善惡。想到早先我很喜歡唸叨的:「若離於愛,不憂不怖。」關心若亂,有時候不得不先擺爛。
  也是個有點新鮮的體驗了,反應激烈的三兩日,像醒來後尚有餘悸的噩夢。由衷感謝冥冥之中神靈庇佑、所遇善念傍身,感謝逝者如斯。

  前天在課上遇到一位老師,說到創作首先要被擠壓形成問題,迫切成為一種需求,然後誕生其所相應的技術,自實踐而來,那也許會是一種全新、因為創作而生的技術。我十分喜歡這個邏輯推演,就像密室新開了一個能看見日光雲影的天窗(──雖然聽到不斷出現的母校名字讓我時不時出戲片刻),值得筆記一下。
  他像自言自語又像讀詩一般說:達文西的技術,是為了解決達文西的問題,成為他的創作(我想這邊的創作等於「藝術」);而你得找尋自己的問題,去為此發展技術,才是你的創作。創作不是從腦的構思或既有技巧而來,創作從需求而來,並在實踐中明確他的樣貌。
  我們在社會和學習裡養成既有技巧,不管是分辨事物的評價或謀生的技能,都是預備土壤。是否能種下種子,在天災人禍的加諸下如何抉擇,成長或夭折,運氣或實力又各佔了多少比例呢。說起來好像太宏觀又太邊緣譬喻,不過我確實被感動了,總覺得雖然課題說得創作,和人生或其他形而上的追求亦差相彷彿。確實沒有唯一的路徑,創作也並不是技巧的堆砌,總是要先弄清楚問題在哪兒,解不解如何解再另說。

   輾轉去了一個研討會講座、聽了幾堂受益匪淺的課、花市碰到新品種的百合和向日葵,落掉兩週鶯歌練手。縱使前路不明,大概還走在路上吧。
  畢竟海溝什麼的,也不是能說掉就掉的啊。

2 則留言:

  1. 「若離於愛,不憂不怖。」
    是說,很早期很早期漢語的「離」,其實是相逢、遭遇的意思。又寫作「麗」,詩經的「魚麗於罶」用的還是這個意思。

    所以,也許有天可以遇到/走到不憂不怖的愛吧。(雖然在人生已經過了三分之一正邁向二分之一的時候這麼說,有些太過天真樂觀些了呵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@樗野,便先說句「承您吉言」啦!
    可以被另外一個聲音提醒,意識到看顧並且覺得感謝,怎樣都不晚哪。

    回覆刪除

hey, say something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