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27日

人聲名片採集計畫01

UltraFine 100(Lilai294721_8133),天龍寺,京都嵐山,今年二月最底。
雪後的冬日還冷,遊人寥寥,拉門退盡的敞亮廳堂裡外大孩小孩奔跑交朋友。


   一茶俳句說:

 雪融了,
   滿山滿谷都是
   小孩子
   _
   雪とけて 村いっぱいの こどもかな
   yuki tokete/ mura ippai no/ kodomo kana  (1814)

  十七個音節的打油詩,色彩和聲音都好豐富的場景。說不定一閃而過的文字畫面感確實過了心,迫使那個身處當下和打開底片掃描圖檔的決定性時刻,縱使是個憂鬱的天色和銳利的黑白構成,聯覺了某種歡樂氣氛。
   週末剛和京大旅居一年的朋友約了茶,翻閱照片(紙本5x7")時經過此張(,才剛想說啊我超喜歡那個屋頂的雪擋和整個場景的幾何感),她凝視兩秒忽然問「這是天龍寺吧?」,翻背面看地點標註果然是,莫名其妙就很樂,笑了很久。一個不知所謂的會心瞬間,也是另一種一期一會。

  _

  一星期前在老同學K家,體驗了宅錄設備的收音和即時編程,覺得隔行如隔山,隔壁山頭的世界也很有趣。K是個善感的人,幾次的茶約天時地利,剛好被我的祈福梵唱觸動(情不自禁流出眼淚的那種),同是古典鋼琴出身(好早以前時常聊到音樂喜好心有戚戚)加之專業使然(又或懷著對情緒的困惑),慢慢衍生了一個採集真實聲音素材的念頭。
  當前的世界充斥著太多現成物,無論來自前人或程式、抱持感謝或相對輕忽,雲端推播或線下促銷手段頻仍,各類物質和多巴胺懸浮。我們都太容易取得和利用它們:拼貼重組、摹寫改進、再詮釋,所謂創作好像更觸手可及了,同時又更虛幻。那個虛幻一部分在於價值感(或說既定價值的落差),另一部分約莫是對象的困惑,從何而來、即將前往哪裡,更貼近誰、是否想被歸類和定義,想遵守哪個規則、玩什麼等級的遊戲?
   如果回到原點的自己(或創作本身),好像又不該是外面懸浮的那些。

   早前我對K說,獨立在外面租房子生活許多年,習慣了那些「禮貌」的表象之後,我很少在回聲最棒的洗澡時(還有樓梯間)唱歌了。人類的傾訴本能,在眼下的生活中,大概率會在瑜珈課堂中,以吟唱咒語的形式——不分辨共鳴的位置、不預設旋律走向——自空白的氣氛裡生成。那多半很誠實,有時我唱完一個段落,會直接覺得溫暖或平和;有時覺得唱得真不怎樣呢,嘖嘖嘖嘖嘖。
   身為一個包袱山大的成人(指我),時常端架子,很難徹底鬆弛下來,去忠實呈現懶散的、陰暗面的、不學無術的——或說對外揭露的,也已經是設計好的框架下的產物,不涉及弱點的那種——長久以來把「藏」當作樂趣,都成習慣了。共生於群體,周圍旋繞的期待值必然形塑了一個「我」的外相,演示「得體」,自在而端方,我以我為榮的樣子,亦可能是一種偽善。
   我想所謂「人聲名片」這個概念,它確實包含了一種對內和對外的意涵。譬如裸體的自己和選擇穿戴什麼行頭的自己,素顏和化妝,非得誠實和想要包裝成為的樣子。

   暫定應是有旋律的:無引發的乾音、稱誦咒語、標的場景設定、碰鈴指引的推進感、和弦直覺和聲、完整編曲的引子,等等若干的挖掘和嘗試,加之中間有的沒的亂聊天。像在玩耍,或試圖摸索路徑,與喜歡的人一起度過一段小時光,很溫馨。K身上有種貼切的母性,對人有愛的、有希望的,偶爾略婆媽的(笑)——相對於當天低情緒且麻木(確實沒有表現得很好)的我,有種被包容接納的溫暖,毛絨絨的,很感恩。
   自己與自己說話久了,加入一些無預設的、被動回應的練習,或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吧。各自簡單地感想分說以後,K為多個散漫的旋律單位做了概略兩個主題的分類總結(完全是工設實事求是的家教啊哈哈哈),也為下次工作設定了大致的方向和內容,雖然暫且不能明確「名片」的定位、用途和結果,卻是一個很棒的過程。包含「不能明確」的這個事實,也都是持續找尋的魅力之一。

   不管如何,開啟一個新的支線,看到他處的光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
   謝謝K,後續也請多多指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hey, say something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