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10日

臉書此一界面於我是為工具而非交流平台


 標題的意思是,最近事務繁重而現代人習於掛在網路界面,就現今來說臉書為此之最。因此它便成為宣達事項以及遠距討論此等功能運作便利的媒介,也就是工具。
 由於我基本無法從這樣一個媒介得到「認同」、「歸屬註1 ,所以它不能是我的主要交流平台。不是它不好,它很好用,是好工具,但也僅只如此了。
 怎麼說呢,工具,就是工作的時候會使用的器具。我喜歡把工作和生活註2 稍微分開。所以從工作中抽離出來之後,真是一點都不想看到它啊。
 當然仍有許多人將此劃為生活部分重心、或者融合工作與生活而得到樂趣。
 他人非我,不能盡評。

註1:一、太迅速且相對隨便的語言對我而言並不會比較輕鬆
   二、臉書所附屬之活動、商家訊息以及遊戲等皆對我沒有太大吸引力

註2:在此「生活」定義為「社會成就之外對人生的小要求」


如是說:書呀、論文、部落格或微博,同一回事。想,「被看見」。或就是曝光速度差,緩慢悠長低低迴迴、閃耀即逝燦燦爛爛。
 說到底是人類社會行為中,最典型一種:不停摸索註3 那個立足的位置,直到自己以為「對」了才能暫時休止。(至於所謂字裡行間畫裡音樂中,被賦予的空虛或者充實,都只是一時杜撰,逼人回應的手段罷。)
 找到自己在哪裡,要去哪裡。
 如是說:我寫我畫我拍照我極力留下的每一個現場註4 ,都是索求一個漂亮的結局(如死亡),為了不在未來那一個完結篇現場,去後悔,現在這麼若干個現場。

註3:摸索的媒介差異只是方法不同
註4:辭意有二:一、事故發生地點。二、正當其時、其地。這裡採後者
   最近喜歡以「現場」這個詞代替瞬間、當下、眼下等時間空間名詞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忙到很久沒有心情拍照,沒有餘裕泡茶喝茶(,我開始懷疑那是給自己的藉口,因為)、卻有時間花錢。繼三月上旬手提電腦之後,又買了一些待閱讀篇目。物欲高漲呵,三月,不只是情欲。
 書單中有鍾文音,新書<暗室微光>。誘因其一,比一般散文本稍嫌用心的平面企劃,用色和排版都下了功夫,也許是......呼應「暗室」如此凝聚人文氣息的場域?內容是鍾小姐一慣散文風貌,非顯性女性主義生活碎碎念,很軟,也很深沉安靜溫暖。像一盞燈深夜裡,鵝黃五瓦燈泡,玻璃彩繪細噴砂燈罩,色系可能關於深紫,如此燈體通過燈罩暈出來,就會是嬌美如夢的橙紅色輪廓,一圈一圈像外,燈心很熱,但環境溫度越涼......離題。
 我想說的是,等忙過這段,二十歲以前(或甚至二十二歲以前)的文字照片集也應該著手了。

 畢竟書寫,書寫是我的不可逆。

2 則留言:

  1. 補充一下:加註這件事情源於原來文章裡有太多括號,太難以閱讀,於是為之。
    並不是它有多麼難懂,只是「我想要表達」的部分,想要更準確一點傳達,如此而已。
    雖然,文章就被支離得更零碎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還有, 由於GRD如此方便, 近來得隨身帶著,
      有所觸動就多拍拍, 除了它的長寬比不太愛
      要裁圖之外, 大概也沒有什麼要求了; )

      刪除

hey, say something~